●发展是引领,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这四者各有侧重又有机统一、协同发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坚实的驱动引擎
●高校作为广大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是教育、科技、人才最集中的交汇点,也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最佳结合点
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概括和深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并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论断凸显了高质量发展、教育、科技、人才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关联,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丰富和发展现代化的一项重大理论创新。这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坚持“四个第一”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当前,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科技的创新动力来自人才,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又依赖于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可见,发展是引领,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这四者各有侧重又有机统一、协同发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坚实的驱动引擎。其在实践层面则是必须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持续联动、系统集成,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必须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物质文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首先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之一的重大论断,我们党始终将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一以贯之推进高质量发展。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已然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长期共识。新时代新征程上,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本质要求、首要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实现现代化,方方面面都要强起来。”其中,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发挥着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第一”两字凸显了科技在生产力诸要素、诸环节中的主导作用,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此外,纵观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虽道路不尽相同,但科技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迈向繁荣发展的重要引擎。长期以来,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很大程度上倚赖工业革命以来的科技优势形成了以西方为中心的现代化模式、以自身为标准的文明理论,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居主导地位。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重塑全球经济结构、重构全球创新版图。科学技术成为百年变局中的关键变量,正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世界现代化向前发展。新时代新征程上,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大幅提升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从而占领未来科技制高点,赢得国际竞争战略主动。
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人才队伍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史,摒弃了西方国家财富两极分化的资本主导逻辑,遵循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本逻辑,是一部集聚人才、团结人才、造就人才、壮大人才的历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在治国理政大局的关键位置,对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深化了党对人才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输送了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千秋基业,人才为本。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需要人才,因而在始终保持对人才的饥渴度的情况下,一手抓引进,择天下英才而育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更要一手抓自主培育,尊重人才发展规律,依靠我国自身教育体系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坚实的人才根基和智力支撑。
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党中央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下,经过多方努力,当前我国创新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全社会创新创造动能充分释放,正在由过去的跟跑为主,逐步地转向更多领域中并跑领跑。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创新动力不足依然是一大短板,自主创新、原始创新的瓶颈尚未发生根本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发生根本改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的“牛鼻子”。新时代新征程上,坚持创新发展,就必须把创新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全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切实发挥创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乘数效应”。
高校应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中走在前列
教育兴则人才兴,人才兴则科技兴。在以往党代会的报告中,教育更多被放在社会或文化领域,科技放在经济领域,人才放在组织工作之中。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专章论述,将其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一体谋划、整体部署,集中凸显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有机整体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高校作为广大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是教育、科技、人才最集中的交汇点,也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最佳结合点。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承载着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等重要职能和显著优势,理应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中走在前列,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大有可为。
要坚持立德树人,下好教育优先发展先手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国式现代化,既要求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又要求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这都必然离不开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一方面,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鲜明的制度属性决定中国的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传承红色基因,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另一方面,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高校落实这一根本任务,既要讲准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的本质道理,又要善用新时代的“大思政课”,还要深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双轮驱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建设建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要坚持创新驱动,争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发挥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高校特别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性、原创性科技创新上具有天然的独特优势,肩负着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重任。一方面,科技创新往往萌发于深厚的基础研究,产生于新兴、边缘、交叉学科领域。因此高校要把创新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打破学科、专业、学院的有形无形壁垒,融通、整合各不同学科优势资源,努力培育科技创新生长点。另一方面,高校科研成果只有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才有坚实的发展基础、广阔的发展前景。高校科技创新要坚持“四个面向”,以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重大需求为基本导向,积极探索与社会各类创新主体分工合作、协同发展的衔接机制,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真正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新路径。
坚持人才强校,筑牢一流人才蓄水池。人才是第一资源,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校作为国家优秀人才的主要培养地、汇聚地和策源地,应该自觉承担起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一流人才蓄水池的时代重任。一方面,高校要全面落实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将人才培养与学校办学定位相结合、与学科专业建设发展相融合、与国家战略人才力量需求相对接、与世界一流人才相对标,积极探索人才自主培养路径,构建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另一方面,高校坚持人才强校,要积极依托各种平台引才聚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着力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营造出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生态,真正建设国家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时代呼唤担当,担当需要奋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已经吹响。站在开局起步的关键节点上,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一体部署、协同发展,合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强国使命任务的逻辑理路研究”(SC22ZDYC28)阶段性成果]
2023年03月20日《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