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益项目
  • 信息公开
  • 专项基金
  • 捐赠指南
  • 通知公告
  • 机构简介
  • 医学科研
    年度捐赠总额查询
  • 选择年份
  • 年度捐赠支出总额

    816,755,716.88
  • 年度捐赠收入总额

    791,881,593.08

  • 走近科技工作者|杨占君:医者仁心,师者匠心
    发布时间:2022-12-12 16:34:40      来源:       点击:

    杨占君,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内蒙古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内蒙古自治区教学名师,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个人,自治区“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包头市“鹿城英才”,包头市“新世纪人才工程”青年学术带头人,包头市“5512工程”领军人才,包头市优秀教师、包头市践行爱国奋斗精神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现任内蒙古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医学会委员、解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生物材料先进制造分会委员会委员,包头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杨占君热爱并专注于医学科研事业,在人体解剖学教学和科研领域辛勤“耕耘”了多年,不忘传道、授业、解惑和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之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使命,辛勤工作、潜心研究、悉心育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位医学教育和科技工作者的思想政治修养和职业理想,努力践行科学家精神。

    1992年,杨占君大学毕业、留校包头医学院,之后一直从事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参加工作的早些年,教学任务繁重,平常没有充足时间开展科研工作,他就利用假期时间跟着老教师开展临床应用解剖学方向的研究工作,只为进一步提升学科实力。2000年9月,杨占君选择深造,考入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攻读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专业研究生;2005年7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毅然回到母校,投入到人体解剖学教学与科研工作中;2011年11月,他在美国杜兰大学完成博士后深造学习后,继续返回包头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工作。两次深造学习后,杨占君都有选择调整职业发展方向或到条件比较好地方去工作的机会,但他坚守了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医学院从事人体解剖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执着。

    通过多年的深造学习和努力工作,杨占君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他的科研工作也取得了的大量教学可喜的收获和荣誉。为包头医学院乃至内蒙古自治区的医学人才培养、科技工作和学科建设贡献了力量。

    在科研工作中,杨占君一直注重潜心研究,不断进取创新。近年来,主持和参加国家和自治区级科研课题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于国际国内的重要科技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此外,杨占君教授注重引入先进教学理念和手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遵循医学人才培养规律,探索适合学校实际、体现课程特点、切合学校实际的教学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

    在团队建设中,杨占君重视学科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积极带领自治区重点学科—包头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学科开拓进取、努力前行,组建包头医学院人体解学研究所并担任所长,人体解剖学实验室被认定为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近年,带领学科团队获批科研项目50多项、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60余篇、授权专利12项;主编及参编国家级教材30余部;指导和培养6名青年教师成为学科建设的中坚力量和学术骨干,其中2名博士毕业后回到学校任教。

    在教学工作中,杨占君教授非常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用“临床病例分析”教学模式,课堂上引入大量临床病例与同学们进行讨论,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又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推理能力”和“早临床意识”。此外,课堂上引入大量最新科研成果与学科前沿,拓宽了授课的深度与知识面,大大的提升了学生对创业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杨占君除承担正常的教学任务以外,兼职包头医学院科技处处长,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即便如此,他仍在工作之余抽出宝贵的休息时间每周至少两次深入到实验室指导大学生科研活动,每月至少定期开展一次科研例会。有一次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实验,由于实验动物造模技术难度大,只能由他来亲自操作并现场教学,实验一直从早上做到中午1:30结束,学生去办公室找他时已靠在办公椅上睡着了,午饭也没吃,关键下午2点他还有教学任务,学生没敢打扰他。他用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深的影响和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教师和大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青年教师和大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杨占君身上,我们看到了“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益求精,看到了“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看到了“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带出更多的奋发有为的年轻人,才能有更好的将来和发展”,杨占君一直用“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对待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教育和科技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乔予莘)

    京ICP备16018924号-1

    版权所有 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 回忆旧版网站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甲23号中国电子大楼13层A区1301-1307室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297018/68297019
  • 机构动态
  • 机构文化
  • 联系我们
  • 我要捐赠

    支付宝扫码立即捐赠

    微信扫码立即捐赠

    App下载

    Android系统扫码下载

    IOS系统扫码下载

    我要开票

    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扫码关注官方微博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010-68297018
    010-68297019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