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浠(南方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并对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出系列部署,这为我们持续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就医安全感和健康幸福感提供了行动指南。
医学教育是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基石,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是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重要基地,医学院校应牢牢把握新时代立德树人总要求,主动服务、全面对接“健康中国”战略,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引领作用,担负起“人民健康至上、健康优先发展”赋予医学院校的新使命,高质量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提升育人水平,培养“五术”卓越的医学人才
医学人才培养有极强的专业性和特殊性,根据《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我们要以新内涵强化医学生培养,培养“五术”卓越的医学创新人才,即“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这为新时期医学人才的培养赋予了具体内涵。
培育高质量医学人才,一是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生“德医双修”的素质能力培养,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创新临床实训、案例教学、专业实习实践教学,充分调动医德元素,激发起学生的情感认同与共鸣,构建对医学职业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二是要培养与医学发展相适应的人才,紧跟社会发展趋势,落实“以需定招”,优化培养结构,加大现阶段紧缺急需专科人才培养力度,完善全科医学、高层次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人才等短缺明显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发展高职护理专业教育,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教育。
三是要引领医学教育模式变革,主动把育人目标由以“治病为中心”的医学人才更新为以“健康为中心”的高层次复合型健康专家,把全生命周期和健康全过程的“大健康”理念贯穿在人才培养理念中,建立“医文、医工、医理、医+X”交叉学科课程体系,促进医学教育朝健康教育发展,赋予“健康中国”战略更深邃的实践空间。
开展科学研究,聚焦前沿医学研究和成果转化
卫生健康科技进步事关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和保障,医学院校应发挥好开展科学研究的天然优势,产出高质量健康科研成果。
要对标国家战略需求,围绕“临门一脚”和“卡脖子”技术布局科技创新,关注近年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的快速发展,加大前沿技术攻关,抢占科技制高点。
要聚焦临床需求和效益,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充分发挥临床一线是科研需求的“出题者”,又是创新成果转化的“检验者”作用,积极拓宽与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等合作渠道,共同开展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和交叉合作,让科研成果和效益充分流动起来。
要优化医学科研评价机制,充分考虑到医学具有的“对象特殊、方法困难、内容复杂”等不同于其他领域研究的特点,建立医学研究多元、分类评价体系,对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药物研发、技术创新及管理和公共卫生等不同类型的研究目标和特点确定不同的评价指标和权重,提倡以质量为核心的评价导向,破除“唯论文”“唯课题”理念,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加强中长期效果评价,让高校医学科研工作者各尽其能、各展其才。
加强附属医院建设,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高校附属医院作为公立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利用丰富的临床资源和体制机制优势,为社会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
附属医院要明确自身公益性价值取向,秉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理念,发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职业精神,解决好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等问题,在推动“健康中国”事业进步中淬炼医院的使命和价值。
要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链条,优化临床专科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在疑难重大疾病救治、新技术应用、日间手术推广、健康知识科普等方面积累经验、寻求突破,努力为患者提供一站式、全流程诊疗服务。
要发挥好附属医院引领示范成效,主动服务区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落实国家优质医疗资源区域均衡布局的决策部署,通过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医联体、开展医疗援建、普及“互联网+智慧医疗”举措等,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合理配置资源,落实精细管理,让群众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弘扬健康文化,推动“健康中国”理念深入人心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包括发展健康文化、移风易俗、培育良好生活习惯等。高校在实现育人、科研、社会服务功能的同时,应利用自身文化高地优势,凝聚文化共识、引领社会风尚,倡导全社会践行健康价值取向。
医学院校要积极做好新时代卫生健康阐释,利用多种媒介加大健康文化推广力度,通过评估疾病风险、编制预防指引、制定健康标准、创作科普作品等方式,向社会传递权威、正确、有效的健康理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使之转化为群众自觉的健康行为,提高群众的健康获得感。
要推进中医药文化守正创新,将其中“整体观”的基本理念和“系统论”的思维方式融入群众健康素养教育中,在加强中医药临床实践、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等方面有所作为,把中医药这一承载鲜明中华文化烙印的瑰宝传承好。
要促进中华健康文化海外交流,加强与海外知名文化传播机构交流合作,在国际科研合作、会议交流、著作编译中,传播当代中国先进卫生健康理念和健康治理经验,讲好健康“中国故事”,增强国家健康软实力,为推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