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益项目
  • 信息公开
  • 专项基金
  • 捐赠指南
  • 通知公告
  • 机构简介
  • 新闻中心
    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呼吁:为望才若渴的乡村送去一场“及时雨”
    发布时间:2022-03-10 00:00:00      来源:       点击:

    乡村振兴,人才为先。今年全国两会上,多位全国人大代表结合自身经历,围绕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密集发声,期待为望才若渴的乡村送去一场“及时雨”,希望乡村人才如雨后春笋般不断露头并快速成长,激活乡村振兴的无限潜力。

    智慧乡村建设专业人才“叫渴”

    人勤春来早,春耕备耕忙。“中国蔬菜之乡”山东省寿光市,28岁的胡峻源每日在多个蔬菜大棚里来回忙碌着,采摘西红柿与培育种苗两不耽误。

    这位90后新农人在当地的西红柿种植圈里小有名气。在胡峻源的抖音上,占据前排的是一个个粉色西红柿视频,偶有绿色、黄色的特色品种,用手持数显糖度计测量糖度都超过10,口感极棒。

    “种植西红柿本来不难,但想要口感好、少病虫害、稳定高产、便于运输,就需要很高的技术含量了。”胡峻源告诉记者。

    “乡村发展,离不开这样年轻、有技术的职业农民。”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五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余绍容代表带领村民发展中草药种植致富,他对乡村人才的重要性深有感触。

    广东省惠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细花代表同样认为,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在农村留守的多是老弱群体,乡村的文化程度显著下降。”黄细花说,乡村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更新速度缓慢,乡村振兴战略各项政策的落实以及工作的开展缺少有力的人才支撑。

    对此,农工党河北省委副主委李丽华代表建议,要适应农村劳动力状况和资源配置的新变化、新趋势,根据智慧农业、建设现代农业新要求,加大政策指导和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积极培育一大批种田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力支撑。

    乡村筑巢引凤需“搭台唱戏”

    “青年返乡创业,现在的例子很多啊。我身边就有,最典型的就是‘卖大米的小燕子’。”四川省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君代表用嘶哑的声音告诉记者。

    “卖大米的小燕子”真名邓小燕,以前是东南沿海的一名白领,现在是四川省剑阁县东宝镇双西村的党支部委员。留着一头短发的邓小燕下得了水稻田,办得了农业公司,建得了有机大米品牌。7年来,她带动2500多户贫困户和1.3万名乡亲脱贫致富。

    浙江省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卫红代表认为,支持青年大学生到乡村创业,这既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给予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新机遇,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但是,罗卫红在调研中发现,大学生创业遇到自有资金缺乏、创业团队不足、创业风险较大等困难,需要从各方面加以保障。

    “政府应继续加大政策扶持,鼓励和引导更多有志青年到农村的广阔天地去施展自己的才华,助力乡村发展。”罗卫红建议,强化资金保障,让大学生乡村创业更有底气。引导各地建立农创客联盟、新农人联合会等组织,促进青年创业人才形成“实践、分享、成长”的良性循环。

    返乡青年创业失败怎么办?罗卫红认为,要宽容对待。借鉴浙江省开展的创业基金代偿机制,鼓励地方政府设立专项基金,对创业失败无力偿还银行贷款的大学生,由政府基金进行一定额度的代偿,避免大学生产生信用污点。同时,设立大学生创业保险,为赴乡村创业的大学生留下退路,支持创业大学生东山再起。

    江苏省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欧阳华代表认为,对于返乡群体,待遇留人、情感留人固然重要,但想要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最核心的还是事业激励。欧阳华建议,对在村“两委”工作的返乡优秀青年,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要畅通上升渠道,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

    “人才引擎”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浙江省长兴县煤山镇新川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天任代表的一份建议主题是“乡贤带富”。

    在张天任看来,乡贤大多是先富起来的群体,在村里威望较高,带动、示范作用强。“以乡情为纽带,以商机为前提,以要素为支撑,以环境为保障,深入实施乡贤回归、乡贤带富工程,积极引导乡贤参与乡村振兴,合力推进共同富裕。”张天任说。

    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在余绍容看来,培育乡村本土人才更重要。一方面,乡村之中“卧虎藏龙”,很多村民有一定的技术和能力,却难以转化为生产力。对此,需要村“两委”深入挖掘,为其搭建干事创业、施展才华的舞台;另一方面,一些人之前能力相对不足,但有强烈的学习动力。面对这种情况,可通过举办培训班、传帮带等方式为其赋能,帮助其成为乡村振兴亟须的人才。

    正如余绍容所说,要在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上下功夫,让各类人才各展所长,打造动力澎湃的“人才引擎”,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京ICP备16018924号-1

    版权所有 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 回忆旧版网站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甲23号中国电子大楼13层A区1301-1307室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297018/68297019
  • 机构动态
  • 机构文化
  • 联系我们
  • 我要捐赠

    支付宝扫码立即捐赠

    微信扫码立即捐赠

    App下载

    Android系统扫码下载

    IOS系统扫码下载

    我要开票

    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扫码关注官方微博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010-68297018
    010-68297019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