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权益保障“有力度”“有温度”
◆2024年,我国残疾人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关注残疾人事业的全国政协委员们在调研路上、在履职活动中都见证了残疾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升、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不断优化。2025年,委员们的履职计划日程满满,他们希望能够为8500万残疾人“稳稳的幸福”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关键词】加强保障和关爱
让残疾人幸福“可感可及”
“是按在这个穴位吗?”“这个力度可以吗?”家住黑龙江大庆市的视障人士王艳华从不敢想象,在53岁的年纪,她能够鼓起勇气重新“走出家门”,来到当地残联组织的按摩班学习一技之长。
“等学成了,我想去家附近的按摩店应聘试试。能够自食其力,是父母的心愿,也是我最大的愿望。相信新的一年,只要努力,日子一定能过得红红火火。”谈及未来,王艳华充满了期待。
她的变化,要从2024年7月2日说起。当天,全国政协“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专题调研组走进王艳华的家中,了解她在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勉励她主动融入社会,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她的情况,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联主席程凯也一直记挂在心。不久前,程凯收到了大庆市残联传来的好消息。照片中,正在进行按摩培训的王艳华笑容灿烂。
王艳华的自立自强之路,是全国政协委员履职助残的一个缩影。
程凯说,小到解决身边残疾人的急难愁盼,大到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一次次深入调研,一场场接地气的协商会,一个个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出的真知灼见,浓缩成了委员们扶残助残的履职足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及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广大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程凯表示,残疾人保障和服务已经从覆盖部分人群向全覆盖转变,从临时性救助向制度化保障转变,从个性化帮扶向常态化服务转变。
新征程上,面对残疾人从生存到发展、从福利到权利、从物质到精神的新期待,程凯说,“我们要继续着力在扩大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改进服务方式,在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为残疾人提供更优更实的服务,让残疾人幸福‘可感可及’。”
【关键词】巴黎残奥会
同享大健康 共赴新时代
“2024是幸运的一年。一路上,遇到了许多良师益友,学到了很多宝贵经验。未来的路,我会继续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年末,跆拳道残疾人运动员李羽洁这样总结刚刚过去的一年。
2024年巴黎残奥会期间,李羽洁为中国队赢得了首枚残奥会跆拳道金牌,“对我来说,体育不仅赋予了我挑战身体极限的勇气,更给了我直面人生的信心。”
巴黎残奥会上,中国代表团延续神勇表现,取得94金76银50铜的优异成绩。作为残疾人工作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联理事杨洋全程关注着这场国际体育盛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残疾人竞技体育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运动员在重大国际体育赛事中崭露头角、表现优异。”她表示,“中国残疾人体育取得的辉煌成就,是改革开放的中国国力不断增强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杨洋注意到,近日,第九届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启动仪式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马鬃山滑雪场举行。
“残疾人体育赛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包括我自己在内,体育运动已经成为很多残疾人朋友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方式。”杨洋说,近年来,冰雪运动、户外徒步等都深受残疾人及其家属的欢迎。
“参与这些活动,残疾人不仅增强了与外界之间的联系,弥补了人际交往的紧张感,也给残疾人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了更多正能量。”杨洋看到,更多残疾人和健全人一道,同享大健康、共赴新时代,成为了美好生活的见证者、建设者。
“新征程上,在政策的指引下,希望残疾人体育文化服务内容能够不断拓展、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在党和国家的关爱下,残疾人的精神生活一定会更有寄托,融入社会更有尊严。”杨洋说。
【关键词】科技助残
让科技助残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4年夏天,记者围绕视力障碍者阅读权益保障问题,采访过山东潍坊的11岁盲童佳欣一家。
近日,佳欣向记者分享了一件高兴事,家里多了件“神器”——盲文打印机。“乐谱、几何图形都能很快打印出来,以后练琴、做作业都方便多啦。”佳欣的语气中难掩兴奋。
佳欣妈妈告诉记者,过去,盲文打印机对于普通家庭而言“遥不可及”,“只有国外有,价格在10余万元。”佳欣妈妈笑着说,“我们刚买的这台打印机是国产的,性能完全可以满足日常使用,只需要5000元左右。”
像佳欣一样,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感受到了生活在新时代的幸福,科技助残产品真正地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科技助残,一直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龙墨履职以来关注的重点问题。“科技助残,不仅要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帮助残疾人克服身体、心理等方面的障碍,更重要的是给予残疾人自主生活、自我发展的支持。”龙墨说。
一年来,龙墨步履不停。她在调研路上看到,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相关产业,已经能够极大地帮助残疾人突破自身限制、超越环境障碍,为残疾人融入社会创造无限可能。
“随着技术进步发展,科技赋能创新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通过技术研发在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远程问诊医疗、心理辅助健康、无障碍出行服务等多个领域开展实践。”龙墨举例说,电子导盲犬、智能仿生手、无障碍导航、长效针剂等,“这些科技产品切中残障人士生活中的‘痛点’,正努力消除他们与外界的数字鸿沟,很多残疾人因此开启了‘无碍’生活。”
龙墨从事残疾人公益事业已有20多个年头,回首2024年,这也是她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履职的第12年。“展望未来,希望能继续携手广大残疾人一道,全力以赴答好新时代考题,织密残疾人关爱保障网,助力全社会扶残助残氛围蔚然成风。”龙墨说。
呵护每一株“幼苗”茁壮成长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困境、流动及留守儿童尤其需要特别关注。充分保障他们的权益,是很多政协委员共同的心愿。过去的一年,一系列儿童关爱保护政策出台实施。在政协委员们的共同努力下,一株株“幼苗”正在充满爱与温暖的环境中自立自强、成长成才。
【关键词】困境儿童保障
“让孩子们拥抱更美好的明天”
2024年的最后一天,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救助站内欢声笑语不断,工作人员和16名受助未成年人共同拉开了新年的序幕。
“这里的大部分孩子是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对于孩子们来说,未保中心是他们的‘家’,也是通向世界的一扇窗。”救助站工作人员辛婷婷告诉记者,新的一年,她最大的心愿是中心的每个孩子都能茁壮成长。
这个新年愿望,也属于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郭媛媛。
履职7年来,未成年人尤其是困境儿童的健康幸福,一直是郭媛媛的牵挂。“见过太多遭遇不幸的孩子,那种无助的眼神让人揪心。”郭媛媛说,“新一年履职,要为孩子们想得更周到一点,做得再多一点。”
据郭媛媛介绍,2024年,我国启动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
“可以说,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夯实,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持续提高。”郭媛媛说。
2024年8月,民政部研究制定《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服务指南》。“该文件明确将‘利益优先,保障权益’作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要遵循的首要服务原则。”郭媛媛表示,这为推进困境儿童等关爱保护工作进一步提供了政策支持,也为救助保护机构儿童社会工作者有序、及时参与困境儿童等关爱服务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
“为困境儿童织密织牢保障网,要走的路还很长。”郭媛媛表示,“相信只要各方共同携手,凝聚起强大合力,营造良好氛围,就一定能够让孩子们拥抱更美好的明天。”
【关键词】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关爱服务
“用爱浇灌孩子们成长的土壤”
寒假将至,贵州省政协委员、黔西南州册亨县大山小爱志愿者协会负责人周蓓蕾和团队伙伴们近日来越发忙碌。他们奔走在当地多所公益图书馆,为流动、留守儿童能够度过一个多姿多彩的假期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在我们这里,留守儿童占大多数。很多爷爷奶奶除了拿给孙子孙女一部手机外,不知道还能怎么陪伴他们。”因为幼时的留守经历,周蓓蕾知道孩子们的所想所盼。为了给孩子们带去更多暖心陪伴和精神财富,“90后”的她在大山深处一扎根就是12年。
流动、留守儿童一直是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上海市委会副主委陆铭履职以来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对象。“流动及留守儿童是我国在改革进程中人口不断流动所产生的必然现象。”陆铭认为,打通儿童权益保障的“最后一公里”,要从源头逐步减少未成年人留守及流动现象。
陆铭发现,很多曾经的留守儿童已经成为新一代进城务工者,“因为自己的童年经历,他们有着强烈的‘把孩子带在身边’的愿望,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
一年来,他高兴地看到,流动儿童家庭的需求和感受正在“被看见”。2024年,民政部等21个部门联合印发《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方案》。“这是国家层面首个面向流动儿童群体专门制定的关爱保护政策文件。实现这些目标,让流动儿童真正融入城市,离不开政府、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各方群策群力。”陆铭说,“希望我们能抓住这些政策带来的机遇,持续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构建多元协同支持体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怀和照顾,用爱浇灌孩子们成长的土壤。”
【关键词】“守”护童心
点亮“心灯” 呵护成长
明明是假期,村子里却一片安静。曾经在山间小道无忧无虑奔跑的孩子们,如今却“猫”在家里,人手一台手机、平板,不间断地刷着短视频或玩着游戏……这样的场景,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城区第四小学校长龚健梅在调研路上越来越常见,也让她对即将到来的寒假有些忧心。
这些年来,从山区一线教师到学校“当家人”,再到全国政协委员,龚健梅关注的目光、调研的脚步,始终紧紧围绕孩子们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成长。
“这些孩子平时大多跟着祖辈一起生活。”龚健梅说,“由于缺乏及时引导,留守儿童对网络负面信息缺乏辨别能力,更容易造成严重影响。”2024年两会期间,龚健梅呼吁,农村留守儿童沉迷手机现象亟待重视。
“沉迷网络,往往会让他们的心理健康亮起‘红灯’。”龚健梅注意到,2024年3月,民政部联合14部门印发《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该文件将‘实施精神素养提升行动’列为重点任务的第一项,足见心理健康的重要程度。”
龚健梅高兴地看到,2024年以来,广东、湖南、四川、重庆等多地陆续开展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项目。“各地相关部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第三方专业机构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家庭关系调适等服务,并对有需要的儿童进行个案帮扶。”龚健梅说。
“对孩子们而言,及时发现和纾解心理问题是关键。”龚健梅在调研中了解到,专业教师、志愿者在疏导孩子学习、生活压力方面能够产生更好的效果。“点亮孩子们的‘心灯’,要为乡村学校配备更多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逐步在乡村学校建立专业专职的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呵护孩子们的成长。”龚健梅说。
“关爱留守儿童是全社会的责任。”龚健梅期待,在新一年凝聚起社会各界力量,为留守儿童织牢织密“关爱网”,共同呵护“幼苗”的茁壮成长。
暖“新”筑梦 激发“新”动力
◆随着平台经济快速发展,快递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加。如何加强相关劳动者权益保障、助力我国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是过去一年许多全国政协委员履职的重点。委员们通过调研协商,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不断续写着暖“新”篇章。
【关键词】保障完善
助力他们奔向更好的生活
2024年12月27日,清晨6点30分。
天色未亮,北京市亚运村街道的快递员张松林已经准时到达网点。
去年夏天,围绕高温天气下劳动者权益保障,记者曾采访过张松林。再次见到记者,他高兴地说已经买好了回老家齐齐哈尔过年的车票。
“来北京8年,就回去过两个春节。孩子眼看都上高中了,今年说啥也得回去陪陪他。”说话间,他的眼睛笑着弯成了两道“月牙”。
对于新一年,张松林的愿望简单又朴素:“单子多一点,工资涨一点,家人平安健康。”
“他的新年愿望,也是众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共同的心声。”每年这个时候,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权益保障部部长粟斌和同事们都在忙碌。“忙着走访慰问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为他们送温暖、帮解困,这也是很好的调研机会。”粟斌说。
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达840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21%。一直致力于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工作的粟斌高兴地看到,政府及社会各界持续关注、努力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粟斌围绕“让社会保障制度覆盖更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向大会提交了提案。
一年来,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政策措施陆续推出: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推动“一站式”调解纠纷、针对报酬支付、工作休息等问题出台指引指南……“这些举措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痛点难点,及时回应了新业态劳动者们的急难愁盼。”粟斌说,新的一年,他要继续深入一线调研,把更多的建言带到全国两会,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持续发声,助力他们奔向更好的生活。
【关键词】法治护“新”
筑牢新业态权益保障“法治屏障”
从创业到履职,全国政协委员、云账户(天津)共享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晖的工作一直都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紧密相关。“本职工作中,我是众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服务者;委员履职中,我是他们权益的维护者。”杨晖笑着说。
为了解更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需求,履职两年来,杨晖带领团队走访调研了全国20余个省区市。他发现,“新业态之‘新’伴随而来的,是劳动者权益保障、平台经济规范发展等一系列新课题。”
全国两会期间,杨晖围绕推动新业态法治建设、推动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促进新业态劳动者稳定就业等方面积极建言,得到不少网友的关注和讨论, 这也更加坚定了他成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代言人”的信心。
其中杨晖提交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就业形态法治建设的提案》,提出用法治护航新业态行业规范发展。
“这件提案得到了最高法的积极回应,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完善有关立法,健全完善新业态劳动关系认定标准。”杨晖说。
“时隔一年,回应正在一步步落地。”杨晖注意到,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首批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指导性案例。
“这些案例聚焦外卖骑手、网络主播、代驾司机等职业群体,厘清了企业平台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认定。”在杨晖看来,“这一举措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吃了一颗‘定心丸’,也为平台用工逐步明确了规则预期。”
“每一位新业态劳动者,都是新时代的服务者、建设者。”杨晖表示,筑牢新业态权益保障“法治屏障”,既关系到稳就业、保民生,也关系到产业迭代、经济转型等重大时代命题。
“新的一年,我会继续聆听新业态劳动者的困惑和烦恼,为不断改进和完善相关政策,推动问题的解决贡献更多力量。”杨晖说。
【关键词】“新”女性
她们的困难和需求正在“被看见”
“春节不回老家了,母亲看病、两个孩子上学,处处需要用钱。”近日,记者联系上了曾采访过的女性外卖员沈欣时,她的语气有些无奈地笑了笑说,“去年春节那个月,我比平时多赚了5000元呢,希望今年也能多些订单。等过完节回去多陪孩子两天,也是一样的。”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妇联副主席陈中红在调研中发现,和沈欣一样,很多女性都是因为传统就业市场挤压,且面对育儿、房贷、赡养老人等多重压力,而选择加入了外卖、快递、网约车等新就业形态群体。
“相较于传统行业,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女性劳动者的权益保障还属于空白区域,生育保险、假期、健康体检等权益急需有更加明确的保障。”陈中红表示。
陈中红了解到,为了更好地保障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女性劳动者权益,近年来,全国多地都在进行有益的探索。
比如,2024年4月,《福建省妇女权益保障条例》在全国率先针对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女性劳动者权益保障作出规定。
此外,在调研路上,陈中红看到,全国多地“暖心驿站”都细心地为女性从业者准备了卫生用品、姜糖水等,“她们的困难和需求,正在‘被看见’。”
但陈中红也表示,新业态中的女性权益保障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妇女因生育等原因,更易患病、失业、造成职业伤害等。此外,因为肩负更多照顾家庭的责任,她们就业的灵活性需求也高于男性,需要更多的支持措施。”陈中红说。
“通过立法,建立完善新就业形态中女性劳动者的生理期、孕产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的保护制度,是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陈中红说,“作为政协委员,我会继续为更多的她们建言、呼吁,希望推动暖‘新’举措更加具体而微,让她们更加有尊严、有保障、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