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用血申请已确认,来取血吧。”5月1日,浙江省血液中心“智慧血库”投用当晚,浙江省人民医院的大批量用血申请得到极速回应。启动“智慧血库”全自动出库功能后,机械手“大臂”一挥,仅用不到15分钟,就依序完成血液取用、核对和发放工作。而此前,这一系列工作需耗费1个小时。
今年9月,第19届亚运会将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浙江省血液中心所打造的全国首个“智慧血库”,将借助自动化管理系统,全力保障赛事期间的血液供应。
机械手的高效工作
从1个小时到15分钟,血液发放的提速缘于“智慧血库”对物联网技术的高水平应用。
“传统的血液发放管理模式虽已应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和自动化扫描识别设备,但仍需人工搬运血液制品,逐袋扫描,核对发放。‘智慧血库’运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对血液制品进行库内分拣和自动发放。”浙江省血液中心制供科工作人员王治贤解释,RFID即阅读器与标签之间实现非接触式的数据通信,达到识别目标的目的。
当接收到医院线上提交的用血预约申请后,工作人员点击“出库”指令,冷库内的行车机械手按照“先进先出”原则,将血筐提取至单袋分拣区。随后,分拣机械手根据预约单需求,以医院为单位,将血袋分拣至空筐。
“双机械手协同工作,在1个小时内可高效完成20家以上医院预约单的预分拣工作,即使赛事期间出现集中用血的情况,也不在话下。”王治贤说,当医院工作人员来取血时,机械手从临近窗口的缓存区调取血筐,完成出库。人工传递变自动传递后,出库速度高达10秒/筐,血液发放效率显著提升。
出入库全程无需人工值守
血液发放是最终环节,一袋血进入血库后,往往是从血液成分制备开始。许多人以为,自己捐献的血液是直接输注给了患者。其实,临床上绝大多数输血是成分输血,也就是通过物理方法将血液中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进行针对性输注。
“最早的血液成分制备,主要是通过手工进行。随着全自动血液分离机等设备的普及,血液成分制备进入半自动化时期。”浙江省血液中心制供科副科长陈峰介绍,“智慧血库”则更进一步,在全国率先实现血液成分制备全自动化。替代人工的成分制备辅助机器人,由该中心与第三方联合自主研发。除节省人力外,它比人工操作更精准,可对血浆制备转运流程进行智能控制,提高血浆制备的时效。
此外,浙江省血液中心通过应用智能贴签包装系统、云控传输系统、成分制备辅助机器人、智能化冷库等自动化设备,以及一体化管理系统,实现血液制品的贴签包装、入库、出库发血、空筐回传等流程自动完成。“简单而言,出入库全程无需工作人员值守。”陈峰说。
每一袋血都有自己的档案
血液成分制备完成,紧随其后的是血液存储。“每一袋血都有自己的档案,血型、温度、位置等信息可自动读取、实时上传。”浙江省血液中心主任胡伟介绍,依托“智慧血库”,该中心搭建起从献血者到用血者的血液信息全流程监测和可追溯系统,实现急救零等待、血液零浪费。
近期,一名白血病患者在输血前的交叉配型中配型失败。浙江省血液中心经疑难血型配型筛查发现,这名患者不仅Rh表型为ccEE(在正常人群中占7.4%),且自身有特殊抗体,只有Kiddy血型系统JKa抗原阴性的献血者(在正常人群中占26%)才能与之配型成功。
“要满足这两个配型条件,近百袋同型红细胞中仅有1~2袋符合要求。”胡伟说,如果盲筛,不仅工作量巨大,且耗费时间长。“智慧血库”建成后,基于RFID标签,可智能精准查找Rh表型ccEE的全部血液,再在这些血液中筛查特殊抗体阴性的血液,筛查成功率提升近15倍。
此外,“智慧血库”具有库存预警、用血预测、可视化管理等功能。“血液出入库情况动态显示,在制定公共应急事件预案机制时就拥有了可靠的数据支持。”胡伟介绍,通过建立跨区域调剂机制,加强区域性的血液联动保障和信息共享,“智慧血库”推动省内采供血机构形成“一地库存,多地共享”格局。未使用的血液可回收、可调配,以往医院“常备用不掉,不备耽误治疗”的备需库存难题迎刃而解。
血液质量更有保证
在国外人群中,俗称“熊猫血”的Rh阴性血占比较高。随着第19届亚运会的临近,稀有血型的储备和管理,成为浙江省血液中心“智慧血库”的重点推进事项。
“‘智慧血库’投用后,稀有血型冰冻库有效扩容,目前Rh阴性血处于库存高位。考虑到P血型、类孟买血型等特稀有血型在国外占比也远高于国内,血库特建立特稀有血型冰冻库,共保存P血型、类孟买血型、Fy(ab﹢)血型、CCdee血型、RH(-)去白悬浮红细胞近700单位。”浙江省血液中心制供科科长李阿中说,“配合全温控监测和智能化解冻仪,保障亚运用血,我们底气十足。”
储量扩增,分拣难度是否加大?“这份担忧多余了。”李阿中告诉记者,当临床需要特殊表型的血液制品时,“智慧血库”通过全库扫描,可快速识别目标血液,减少人为搜索时间,“更重要的是,搜索精准率提升后,血液制品在室温下的暴露时间相应缩短,血液质量更有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