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益项目
  • 信息公开
  • 专项基金
  • 捐赠指南
  • 通知公告
  • 机构简介
  • 新闻中心
    年度捐赠总额查询
  • 选择年份
  • 年度捐赠支出总额

    816,755,716.88
  • 年度捐赠收入总额

    791,881,593.08

  • 加强眼科建设 提升眼健康水平
    发布时间:2023-03-31 15:17:42      来源:       点击:

    《“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于2022年1月启动实施。《规划》提出,从加强综合医院眼科和眼科专科医院建设、提升眼科医疗服务能力、优化眼科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规范临床诊疗行为4个方面入手,推进我国眼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实施一年来,我国眼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面临哪些问题?

    近日,在由健康报社、《中国卫生》杂志社主办的“赋能科室发展,‘十四五’眼健康深化落地”专题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大医院的眼科专家围绕这些问题,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邢若齐:共同努力 支持眼健康事业发展


    光明中心、玻璃体腔注药中心和赋能科室行动是落实《“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的有益探索和积极尝试。


    落实“十四五”规划,要提高眼科医疗服务效率,构建完善的急慢分治模式,完善眼科日间手术相关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位置,通过专科联盟形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发展。


    各级医院应加强交流,共同努力,互相借鉴工作模式,加大科普宣传,让患者树立自己是眼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同时,也需要不断强化人员培训和培养,形成稳定的眼科专业人才队伍,不断构建优质高效的眼健康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眼健康服务。


    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许迅:让眼底病患者得到同质化治疗


    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今年,眼底病首次作为重点关注病种被列入规划。


    当前,眼底病在我国的临床负担不容忽视。随着老年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患病率的上升,糖尿病、高血压等引发的眼底病正困扰着成百上千万患者。我国眼底病患者基数巨大,但社会公众对眼底病的知晓度却只有百分之十几,很多人因此错过了治疗的窗口期。


    为了提高眼底病的诊疗率,推进眼底病的规范化治疗,2020年,我们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发起“光明中心中国行动”。


    通过建立诊疗中心、提高诊疗效率、进行慢病管理、提升人才队伍能力等措施,几年来,全国有超1000家三级医院被纳入诊疗体系,眼底病规范诊疗率由此前的10%提高到20%。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眼底病患者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得到同质化的治疗。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史伟云:大力推广日间手术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一直关注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等问题。


    作为一名眼科医生,我想呼吁简化医疗流程,大力推广日间手术。在一些地方,患者只有住院才能享受医保报销政策。期盼相关部门不断优化医保政策,推动日间手术的发展,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我希望相关部门加大对国产医用耗材的研发投入,不断提升设计品质和生产质量,让越来越多的医生爱用国产耗材,比如眼科的缝针、缝线等,振兴民族产业。


    在医疗救治方面,我想呼吁,节约使用医用耗材,减轻患者就医负担。


    希望大家携起手来,通过科普和早筛,不断强化公众的眼健康意识,推动眼科疾病的早诊、早治,全面提升国民眼健康水平。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总院长黎晓新:赋能眼科发展 重塑诊疗流程


    近年来,在政府和媒体的支持与见证下,我国眼科疾病的规范化诊疗有序推进。今年,结合《“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的落地,为了提升科室服务能力,让患者就医更加便捷,我们进一步提出了赋能科室行动。


    过去,由于很多创新性技术和药物在临床的应用,很多致盲性疾病如糖尿病、静脉阻塞的患者得到了救治。我们当下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坚持对患者进行随访,让他们能接受持续性治疗。


    我们需要重塑诊疗流程,将原本3~4天才能完成的治疗流程缩减至24小时以内。


    我相信,赋能科室行动可以进一步推动眼底病诊疗的规范化、标准化进程,让我国眼底病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院长李筱荣:提升效率 更好服务患者


    《“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出台的背景是加强眼底病规范化诊疗,赋能科室行动的核心有两点:一是如何更好地服务患者,二是如何提升科室的效率。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通过规范化进行早筛、早诊、早治,抓住致盲性眼底病救治黄金期,让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以往,繁琐的诊疗、预约、检查流程造成患者依从性较差,难以得到规范化诊疗等问题,现在通过提升科室服务能力,落实24小时之内一站式服务的诊疗理念,我们实现了诊疗全流程效率提升,不仅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还对医院“国考”成绩有正向影响。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眼科行政主任沈玺:两方面提升眼底病诊疗水平


    光明中心、玻注中心的发展为眼底病诊治提供了很好的抓手。


    未来,眼底病诊疗水平的发展还要依靠两个条件:一是人才培养,做好人才培养就为做好眼底疾病的早筛、早诊、早治奠定了基础。二是流程优化,做好大数据、信息采集,也是推动学科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北京医院眼科副主任喻晓兵:关口前移 推进早诊早治


    北京医院在全国较早开展了老年人眼底病的注射治疗。我们不只参与了光明中心等工作,还是全国最早的光明中心指导中心之一,帮助很多基层医院开展眼底病的早筛工作。


    在玻注中心的相关工作中,我们很早实现了24小时内完成注射,患者能在我院得到高效治疗。


    在治疗老年疾病相关的眼底病过程中,我们感受到,有很多眼底病患者没有得到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这对分级诊疗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优质医疗资源能进一步下沉,患者的诊疗关口能进一步前移。


    比如,家庭医生在为慢病患者服务时,能有意识地提醒他们拍摄眼底彩照,排查相关眼科疾病。我们希望能在全国各层级医疗机构推广这样的机制,真正实现眼底病的早诊、早治。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视网膜专科主任高玲:期盼患者得到更多保障


    近几年,随着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不断优化,更多药物被纳入医保,眼科患者用药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我是一名主攻葡萄膜炎治疗的医生,医保政策的优化让我可以把更多药应用到患者的诊疗过程中。一些诊疗指南的制定发布有效遏制了基层眼科疾病治疗的乱象。期盼国家医保政策未来能够进一步优化,用更便捷的方式为眼病患者提供更完善的保障。


    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钟捷:推动慢病管理工作


    利用AI技术,加上互联网医院以及重症转诊绿色通道的支撑,四川省人民医院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早期筛查,为重症患者进行治疗。建议政府和医保部门给予更多支持,更好地推动慢病管理工作。


    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张薇玮:让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很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接受治疗的时候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不仅眼科医生有责任和义务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筛查,内分泌科、心血管科医生及神经内科医生也有同样的责任。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主任洪晶:关注患者术后管理


    近几年,日间手术在眼科应用较多,有效提升了患者就医效率和医院的床位周转率。但是,日间手术发展中也面临一些问题。


    目前,囿于一些医保报销条件的限制,对于部分患者来说,只有住院才能报销相关费用,这是日间手术推广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另外,我们还需要关注日间手术患者出院后的病情变化,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


    未来,我们医院将探索日间手术的智能管理模式,为患者提供更为完善的术后服务,把眼健康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主任余洪华:对患者进行“横向”“纵向”管理


    在科室工作中,我们通过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对患者进行管理。“纵向”主要指通过玻璃体腔注药中心等对患者进行全身疾病管理,“横向”主要针对患者的全病程进行跟踪、照护。其中,在对患者进行“纵向管理”过程中,我们需要在有致盲风险的疾病发病前,或在临床前期进行亚健康管理。这种关口前移的理念也是《“十四五”眼健康规划》所提倡的。


    与此同时,我们希望国家能在政策层面增加日间手术目录,如把玻璃体腔注药等变成日间手术,提高工作效率。


    中国医大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主任牛彤彤:多学科合力救治糖尿病眼病患者


    诊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仅依靠眼科医生是不够的,应该形成内分泌科、心血管科等多学科诊疗联盟。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在不同科室首诊时,医生都应该具有眼底筛查的意识。对于一些糖尿病、肾病比较严重的患者,一定要关注他们的眼底病变,这是所有相关科室医护人员应该具备的意识,应该承担的义务。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科医院副院长肖骏:携手管理好慢病患者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是吉林省的“光明中心指导中心”。在过去几年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光明中心”对吉林省眼科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目前,虽然我们开展的玻璃体腔注药等工作已经达到了建立玻注中心的水平,但医院目前还没有正式设立玻注中心,相关工作的开展也会受到一些限制。比如,患者在每次注射治疗前都要复查视力,视力超过0.5后,治疗费用就不能纳入医保。


    另外,基层医疗机构承担了管理大多数慢病患者的任务,希望通过“光明中心”项目的推进,各层级医疗机构能够探索建立好的随访和协调机制,大家携手把这些慢病患者管理好。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主任黄雄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这两年,海南的眼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比如,眼底病筛查工作稳步推进,二级医院都配备了眼底照相机,我们几家专科医院对基层医院医生进行培训,帮助他们顺利开展阅片工作,提高了眼底病筛查水平。一站式玻璃体腔注药中心在海南的落地,带动了日间手术的发展。


    未来,希望可以调动更多的力量,共同推动基层眼病防治水平的提高。不仅是专科医院,综合性三级医院也可以参与其中,这样更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将区域医疗资源整合得更加科学、合理。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教研室副主任祁媛媛:日间手术推广存在两个难点


    对于眼科来说,日间手术是未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但是,目前眼科开展日间手术还存在两个困难:


    一是在患者数量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即使简化了诊疗流程,临床医生也面临很大的压力。是否可以招聘部分临床助理医生,将临床医生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做好科研工作,提高临床诊疗质量。


    二是日间手术是否可以多样化发展,不一定以住院为主,以省去办理住院、出院等手续,简化治疗流程,提升诊疗效率。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眼科主任柯敏:眼科慢病管理当有具体规划


    我们医院通过玻注中心和光明中心建设,提升了相关疾病的诊疗水平。期待未来国家能对眼科慢病管理制定有针对性的规划,我们也会积极参与推动这些规划的实施工作,提高国民眼健康水平。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副院长孙伟: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药物治疗手段在眼科疾病治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光明中心、玻注中心等建设在眼科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与此同时,眼科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不少地方已将眼科患者的门诊治疗费用纳入医保,但在很多地方,患者仍需办理住院手续后才能享受医保报销待遇。这不仅增加了患者就医的难度,也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此外,玻璃体腔注药等是眼科常用的治疗手段,但它尚未被纳入手术范畴。如何用好这类治疗手段,也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糖尿病眼病中心副主任李胜:人工智能助力眼底病筛查


    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与分级诊疗在推进过程中还面临一些挑战。我国很多医疗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市也没有很好地开展,导致患者后续治疗负担相对比较重。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眼底病的筛查和诊疗方面发展非常迅速。希望在各方推动下,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社区开展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筛查工作。这种方式对于节省医疗资源、保障患者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京ICP备16018924号-1

    版权所有 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 回忆旧版网站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甲23号中国电子大楼13层A区1301-1307室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297018/68297019
  • 机构动态
  • 机构文化
  • 联系我们
  • 我要捐赠

    支付宝扫码立即捐赠

    微信扫码立即捐赠

    App下载

    Android系统扫码下载

    IOS系统扫码下载

    我要开票

    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扫码关注官方微博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010-68297018
    010-68297019

    回到顶部